本文大綱
一、前言
一瓶機油,看似平凡,卻能透過直播、自媒體成功打進全台市場,甚至吸引資本關注!
這場由新商業教練徐院長主持的直播,邀請到「索爾機油」創辦人尤總——一位實戰派的女企業家,從化妝品跨界到機油,用數位思維翻轉傳產。
二、企業家介紹
徐壽鴻 院長(DFP集團創辦人)
- 百大企業指定內訓講師(如比亞迪、步步高、四大銀行等)
- 美國上市企業DFP創辦人
尤㛄人 尤總(索爾機油創辦人)
- 白手起家到6千萬
- 東南亞地區年銷100萬套機油
- 「索爾機油」創辦人,擁有三項發明金牌、兩項環保專利

三、訪談精華
(一)創業動機:從被倒債到爆紅
尤總坦言自己並非出身汽車背景,而是因財務壓力被迫轉型。但也因為她看見「化妝品與機油都是化工」的共同本質,加上自己掌握原廠、研發與製造能力,她勇敢一搏,投入這個傳統又競爭的領域。
(二)產品差異化:用生活化語言講技術
她將傳統機油比喻成「奶粉加水」,說明它是「基礎油+添加劑」的簡單調配,但索爾機油使用獨家技術,能「不積碳、耐高溫、超潤滑」
減少車輛損耗,讓油耗降低10~30%。
這一說法成功擄獲車主與消費者的信任。
(三)打破傳統銷售:直播+自媒體翻轉行銷邏輯
起初她靠兩條腿走通路,但保修廠常會說:「環保跟我什麼關係?車子壞了我才有收入」。
因此她轉向直播帶貨,靠私域社群拉近與客戶的距離,並成功扭轉傳產「不好賣」的既定印象。
(四)徐院長分享「三階段行銷模型」
- 教育期:先教育市場,讓客戶懂新觀念
- 衝突期:觀念衝撞,與傳統舊觀念拉鋸
- 龍頭期:穿越衝突,即可成為市場獨角獸
(五)怎麼把消費者變成經營者
傳統加盟制度的痛點在哪?
徐院長一開始就破題:
「我們不是要他的加盟費,我們是要他背後的人脈圈。」
傳統加盟做的是「收費+壓貨」,但這讓大多數消費者只能當個「用完就走」的客人。
而要讓消費者「變身」經營者,最核心的一件事就是:
✅ 讓他不需進貨
✅ 不需懂產品
✅ 不需講解
✅ 只要願意分享素材,就能開始賺錢
合夥人制度=低門檻創業的捷徑
徐院長說得很直白:「你要讓消費者變經營者,這個制度就要非常簡單。」
傳統加盟 | 新合夥人制度 |
---|---|
需學說明、自己成交 | 不用解釋,只要轉發總部給的素材 |
需囤貨、繳加盟費 | 0進貨、0費用,人人都可參與 |
自己經營、自己跑市場 | 總部協助教育市場與完成銷售 |
被動等客戶回流 | 積極分享素材=主動創造收入 |
這讓一個原本只是用機油的「車主」,也能因為一鍵分享素材、邀請朋友購買,而成為收入分潤的經營者。
消費者轉經營者的轉換關鍵:素材+分潤系統
為什麼這個制度能運作?
徐院長講得很白話:
「所有的公司要做的就三件事:做素材、發素材、線上社交。」
所以只要系統幫他準備好:
- 行銷素材(影片、圖卡、文案)
- 轉發機制(專屬連結或邀請碼)
- 自動分潤系統(多少人買、賺多少都有記錄)
那他只要把資訊「丟到群組/發到朋友圈」,就有機會產生分潤。
要人做的事「簡單、立即、有錢拿」
整場直播核心只有一句話:
「我們不是要他來加盟,是要讓他覺得——分享一下就能賺錢,那我幹嘛不做?」
這才是真正的從「消費者」變「經營者」的制度設計。
(六)資本對接經驗:傳統產業也能有國際視野
尤總與「新加坡軟銀張總」資方會面後,坦言「感覺像做夢」。
她說:「我們以前只知道努力工作,但原來資本世界是用另一種方式放大你」。
徐院長提醒:
- 資本不會雪中送炭,只會錦上添花
- 要吸引資本,必須先跑出商業模式、搭好團隊,再來談估值與市場佈局
(七)企業要做大的三個步驟
- 第一個叫商業模式
- 第二個組建團隊
- 第三個叫資本運作
(八)企業家的思維升級
訪談尾聲,尤總說了一句很多人心有戚戚焉的話:
「我以前就是那個怕改變、怕學了沒成果、怕家人笑我的人。」
她說,很多企業主不是沒能力,而是「一直等、一直觀望」。
徐院長補一句:「不改變,是慢性死亡;改變了,才有可能活。」
這場直播不是給成功者的驕傲,而是給還在掙扎中的創業者一記醒腦針:
四、總結
人生只有一次,不要讓人生只是過得去,要讓人生值得回憶
這不是一場普通的直播,這是一次傳統產業人轉型的現場教材。
我們看到一位女老闆,從被倒債、負債壓力中跨界機油,靠直播年入千萬;我們也看到一位教練型導師,如何一步步拆解市場、制度與資本的邏輯,用最務實的語言,把複雜的商業思維變得接地氣。
尤總代表的是「肯學、肯做、願改變」的創業者;
徐院長代表的是「有路徑、有框架、能導人」的系統化導師。
這場對談的真正價值,不在於她賣了多少機油,而是讓我們看到——
- 傳統也能創新,直播不是年輕人的專利;
- 好產品要講得清楚,更要設計得出誘因;
- 合夥人制度不是直銷,而是最輕盈的商業裂變;
- 資本不是夢,而是為有準備的人放大的槓桿。
你不需要從零開始,但你需要一個對的人,幫你重新上路。
看完這場直播,也許你該問問自己:
我準備好了嗎?
我要做產品,還是打造一個可以自動推廣的商業模式?
我要賣東西,還是建立一個可以裂變的人脈系統?
我要等環境變好,還是從現在開始「教育市場」?
如果你已經有答案,那麼,下一步就是用對工具、連對人、選對戰法。
想知道更多的企業家訪談系列,想翻轉你的企業,請私訊派熊賴=0928021283
